学生活动
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月 | 守护“睛”彩世界 点亮光明未来
发布日期:2025-03-29

2025年3月是第十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号召,全面做好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学校开展了“守护‘睛’彩世界,点亮光明未来”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

近视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通俗来说;我们可以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眼睛的屈光系统就是“镜头”,相当于调焦系统,眼底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底片。近视的时候;底片就不能清晰地呈现相机拍摄的远景;相当于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教师在班级开展视力防控教育

为什么会近视

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视力问题是因为屈光不正而导致的弱视和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因素导致的早期近视。

近视有什么危害

青少年若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都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其视力功能,从而影响日常的生活。

出现哪些信号要警惕近视

看东西变近

孩子看东西离得很近,例如,看电视、读书或者玩电子产品的时候眼睛距离很近,写作业时弯腰弓背,等等。在正常的距离看不清,必须通过拉近眼睛和物体的距离才能看清,喜欢凑近屏幕。眼睛处于调节异常、紧张痉挛的状态,表现为看远不清,一方面会形成假性近视,另一方面更易引起视疲劳,加快真性近视的形成和进展。

教师在班级开展视力防控教育

喜欢眯眼、皱眉、歪头

孩子眯眼和皱眉以及拉扯眼角这些小动作可以使眼睑遮挡住部分瞳孔,减少弥散光线,改善视力。拉扯眼角还能压平角膜以改变屈光力。这些都可以让轻度近视的孩子视力短暂提高。同样的,歪头、仰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孩子看东西的屈光状态,从而看得更清楚些。

一些孩子因为近视看不清物体会产生眼睛不适,还有用眼过度导致视疲劳,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用手反复揉眼睛。频繁揉眼可能加重孩子的近视和散光。

其他行为异常

孩子写作业时抄字不整齐,或者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厌学;变得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容易情绪急躁;和小朋友关系变得不融洽等等。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发生近视的预警信号。当孩子不能清晰视物的时候,可能出现焦虑情绪。

如何预防孩子近视

时常户外运动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

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等近视指标显著相关,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

此外,即使没有阳光,户外活动也可以让孩子的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教师在班级进行视力防控教育

管控视频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等,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教师在班级进行视力防控教育

遵守护眼原则

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20秒以上。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正确的读写姿势非常重要。督促孩子做到3个“一”:眼离书本一尺(≥33厘米),胸离桌边一拳(6~8厘米),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不要躺着、侧卧或者在移动的车厢看书、看手机。

均衡营养、充足睡眠

0~17岁是眼球和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家长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多摄入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做到饮食多样化。

正常昼夜节律和充足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至关重要,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睡眠应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睡眠应不低于8小时。

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引导孩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规律作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家校合作

合理用眼、科学用眼。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眼睛,拥有光明的未来!


版权所有©2022 南昌当代职业高级中学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顺外路181号 网站备案:赣ICP备20007994号-3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
客服电话 0791-87387666
服务时间:8:30-18:00
返回顶部